原标题:2000吨级火箭起飞瞬间,原创21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吨级动机点火登月4年后登月时机成熟 这几天中国公布了载人登月的火箭初步方案,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将会由两发长征十号火箭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起飞长征十号毫无疑问是瞬间时机中国载人登月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国将会在2030年之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飞行 ,台发同考虑到火箭必须提前完成研制 ,年后因此首次发射的成熟时间点定在了4年后的2027年。 中国首次载人登月使用的原创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 。火箭面向中国2030年之后航天发射任务,吨级动机点火登月以运力大 、火箭低成本、起飞可重复使用为特点,瞬间时机以满足中国航天载人航天 、台发同空间任务 、年后大型航天发射等任务要求。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与现有最大的国产火箭长征五号相比 ,最大特点就是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替代了后者的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 。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比重大,同样重量的燃料能够产生更大推力 ,但是偏偏价格昂贵,还难以储存 。 作为下一代载人火箭 ,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因此改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也是合理选择 。国外新一代运载火箭普遍采用了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例如我们熟悉的美国SPACE X公司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分为两个版本 ,一个是全状态版本,也叫三级半构型 ,用于载人登月、深空探测 、超大型航天器发射 。一个是近地版本的长征十号甲 ,也叫二级构型 ,用于大型航天器、载人飞船以及太空站支持等任务。这两个版本与SPACE X公司的重型猎鹰/猎鹰9类似,都采用模块化设计 ,在一个基本模块的基础上发展不同的运载火箭,满足不同的任务需要。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全状态型的数据基本对标重型猎鹰 ,火箭采用捆绑设计+三级结构。 第一级采用7台YF-100K/L型1250KN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两侧再各捆绑一个同样的芯级模块,这样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第一级就配备了21台130吨级发动机 ,起飞推力为2680吨 。第二级采用2台YF-100M型1450KN级发动机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第三级为3台YF-75E型92KN级液氧-液氢发动机。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全长接近90米,它和此前常见的长二捆系列不一样 ,长十的箭体及助推器直径均为5米 ,两个助推器可以看做就是芯级火箭的一级的“复制粘贴” 。这种“粗暴”的设计 ,才能保证长十的起飞重量达到2200吨,近地轨道载荷能力为70吨 ,地月转移轨道为27吨。 长十火箭的这些指标已经优于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 ,后者起飞重量大约是1500吨,不回收状态下近地载荷为63.8吨 。按照中国航天的说法 ,中国首次载人登月将会使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分别发射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 ,进入环月轨道之后两者对接,而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的重量分别为25吨和27吨,因此长征十号火箭的地月转移轨道运送能力必须达到27吨,这也是火箭研制的核心指标。 前面说过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第一级使用的YF-100K/L液氧/煤油发动机具备多次启动和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可以重复使用。这样火箭第一级分离之后,发动机再次点火 ,展开格栅舵,按照预定程序在海上回收,经过简单清洗 、维护之后就能再次投入使用,可以进一步火箭发射降低成本和价格。 我们又在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基础上发展了长征十号甲 ,它相当于SPACE-X公司的猎鹰9运载火箭。长征十号甲采用两级结构,取掉了助推器和第三级 ,长度为67米,直径为5米,起飞重量为750吨 。由于火箭发动机在可回收状态下会减少推力,降低载荷,因此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在第一级可以回收下,近地轨道载荷大约为14吨 ,如果采用不可回收模式则可以接近20吨。 由于可重复使用,成本和价格低,因此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将会是中国未来大型低轨道航天器主力发射火箭之一,主要担负中国未来低轨道大型卫星、集群卫星 、载人飞船等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往返、物资补给任务也将由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来执行 。 长征十号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具备性能优异、成本低廉、使用灵活等优点,能够初步满足中国载人登月任务要求。但是用于后续月球基地建立、深空探测任务还是力不从心。因此中国已经在研制运载能力更大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长征九号长度超过100米,直径为10米,发射重量大约为4300吨,这些指标已经相当于一艘054A护卫舰的大小了 。 长九火箭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 160吨,地月转移轨道大于50吨。如此惊人的运载能力可以把载人飞船和月球着陆器结合在一起 ,一次性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另外长征九号具备一级重复使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到二级重复使用能力 ,这样就能有效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和价格,这对于长征九号这样的巨型运载火箭来说意义非凡 。 到了2030年后 ,中国航天可以利用长征九号 、长征十号高低搭配搭配 ,形成新一代的大型航天器发射体系 ,为我们迈向月球和其他行星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やなぎまちなおき(柳町尚纪)网 sitemap